面对欧美市场先后展开的中国“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除了积较应诉之外,光伏已经迅速展开“自救”,企业为光伏2.0时代做新一轮的深准布局。在光伏领域拥有30余年标准制定与研究经验的特面UL认为,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布局产品安全与品质在这场新的赢先业资市场洗牌中将尤为重要,而如何充分利用产品品质的机行提升在深耕欧美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以及提高差异化竞争力这三个重要的中国战略布局上赢得先机,站稳位置,光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伏企业是企业否可以平稳度过这一轮洗牌,涅磐重生。深准
近期中国光伏行业似乎并没有因为行业的特面大幅震荡而沉寂,相反,布局有关中国企业的赢先业资较新动态与战略此起彼伏:晶科能源宣布积较开发中国、印度、东南亚、南非等新兴市场;英利组件顺利通过美国UL1000V认证,敲开美国高系统电压电站市场大门;晶科能源成为大中华区获得ULPID测试证书的公司……不难看出,中国光伏企业在不断开拓新兴市场与新兴应用领域的同时,持续保持与包括UL在内的全部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进行合作,在市场渗透的广度与高层度上进行延展,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另一方面,面对当今严峻的行业形势,中国光伏企业自身的市场布局还需回归到对许多基本面的思考。UL自80年代初,就开始对光伏领域的标准进行研究与制定,并提供相应的检验和认证服务。通过三十多年来对新能源产业的观察,UL认为,当下企业必须在保证产品安全与品质的大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布局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深”-深耕美欧市场新需求,在新应用领域“掘金”
对于重要的太阳能应用市场,深入了解市场规则,一体挖掘新的应用领域,以此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企业在战略性市场的地位,是目前中国国内核心光伏企业布局海外的主要策略之一。在此基础上,企业做好相应的市场准入准备,抢先占领新应用领域市场份额,也应成为他们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部市场环境下提高生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以美国市场为例,依据美国国家电气法规的要求,旧版的UL1703标准对光伏组件的系统电压要求为600V及600V以下。随着光伏行业在美国的多年应用和实践,我们发现更高系统电压的组件(如1000V)能够帮助项目业主减少电站并联安装数量,提高系统性能,有效节省运行、维护以及系统平衡部件的成本,更好地满足大规模项目的需要。而从市场应用层面来看,未来美国太阳能电站的安装规模将变得越来越大,2011年美国光伏市场平均安装规模增长了46%,其中公用事业部分的安装规模平均达到4.62MW。
基于该市场趋势及现实意义,作为北美光伏标准制定领导机构,UL牵头行业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在保证不会降低光伏组件和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UL1703中所涉及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和升级,将光伏组件的系统电压要求提升到1000V。这为更多进入北美市场的光伏组件商提供了进入大规模光伏电站应用市场的可能性,同时也使美国光伏组件的标准与中国以及欧洲采用的标准在协同方面更进一步。目前,中国多家光伏制造商的光伏组件产品已经顺利通过了UL1000V认证,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新兴应用市场方面掌握了更多市场先机。
除此之外,在欧美等传统光伏应用市场中,光伏系统已经在易燃易爆场所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如油田、石化工厂区域、钻井平台等。因此,UL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可以在光伏产品的防爆方面做好认证的准备,进一步开拓更多新兴应用领域。
总而言之,尽管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给中国光伏产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但通过对战略性市场的精耕细作,中国光伏企业依然能找到相应的市场空间,并为未来的市场复苏打下良好的基础。
“准”–获得准入“通行证”,加快新兴国家市场布局
快速的成本下降、平价上网电价的实现促进了光伏作为战略性能源在多个新兴国家市场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以亚洲和南美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之潜力,在各国政策推动下已成燎原之势。据统计,2011年全年,以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光伏安装量合计已逾2000兆瓦,占大部分国家市场近10%,呈快速上升态势。因此,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把视线转移至亚洲、南美等新兴国家市场。
实际上,目前许多新兴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均属于致力于促进全部贸易的CB体系的成员国。为更好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兴市场,UL建议中国光伏企业采用以CB证书为基础,配合补充的地方性准入要求的策略,通过与公信力强、信誉度高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以更效率高、更经济、更便利的方式获得各CB成员国的市场准入“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