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铜山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长孟令彦带队,玻璃近20名行业相关人士抵达徐州,产业为江苏省铜山县日用玻璃产业的发展提档升级出谋划策,把脉开方。遇瓶
形势不错问题不少
铜山县副县长吴卫东介绍说,颈相铜山玻璃产业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关人经过二十余年的士把发展壮大,现今已形成了一定的脉开规模,成为江苏省非常大的良方日用玻璃生产基地。目前,行业玻璃产业已经成为铜山县要点培植的资讯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实现产值42亿元,铜山同比增长126%。玻璃
铜山县马坡镇党委书记葛毅君说,产业铜山玻璃产业主要集中在马坡镇的徐州玻璃科技产业园,已拥有61家玻璃制品及关联企业,产品形成八大系列3000余种规格,有125种玻璃产品的外观设计获得国家专利。园区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玻璃产品迎合了全部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赢得了中东、北美,特别是西欧酒类生产厂家的大量订单,产品出口连年呈上升趋势,目前,40%的产品用于出口。
葛毅君说,园区发展形势不错,但问题也不少。
首先是设备陈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其次是配套设施落后。三是园区企业凝聚力欠缺。四是自营出口能力不强,依靠别人代理出口,有关政策享有不到,企业利润被压缩。
地方相关部门积较作为
划一块地建个产业园把企业圈进去,让它们自由竞争,这种思路很容易做,似乎也是很多地方相关部门的一般做法。但铜山县和马坡镇相关部门领导显然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识到,铜山玻璃产业经过20余年的数量扩张后,现在面临着技术升级、产品升级、环保升级的严峻挑战,他们希望通过科学发展、正确引导和良好的服务,把整个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竞争优势的玻璃产业集群!
一般来说,大企业自身资源充足,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配套的也多。但铜山的玻璃产业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他们特别需要相关部门帮助,以促进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整体优势。如果纯粹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跨越式升级。当地相关部门积较作为,给自己的定位很准确,就是一个筹备者、培育者、引导者。他们主动上门,找到在行业里处于牵线搭桥枢纽地位的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再通过协会请来业内相关人士,到铜山现场研讨,为铜山玻璃产业的升级把脉诊断,开出药方。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到,铜山县和马坡镇领导在讲话中,对于当地支柱产业的规划设想既深且细,相关部门作为是科学的,到位的。铜山县委书记周纯宝在座谈中说:玻璃是有生命力的。这个生动的表述充分说明了铜山县领导对玻璃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努力打造这个支柱产业的美好愿望。
相关人士联手开药方
近日,相关人士们参观了徐州玻璃科技产业园,走访了五家企业,下午在徐州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了“中国铜山日用玻璃产业发展论坛”。相关人士、当地相关部门领导和企业家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就铜山玻璃产业的发展进行交流沟通。
与会相关人士认为,铜山玻璃产业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享有国务院津贴的行业资历丰富相关人士沈长治说,目前铜山玻璃产业老的运作模式已经走到头了,必须整体上一个新台阶。而这需要相关部门强有力的引导,更取决于各企业高层观念的转变。不能满足于当前能卖出产品,必须把眼光放长远。目前我国日用玻璃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没有一项技术是买不来的。沈长治建议企业先从不花钱的事情开始抓起,比如现场管理问题:粉尘、噪音、环境卫生,等等。
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副理事长刘建平认为,现在,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铜山玻璃产业来说,要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追求数量的扩张,而要追求质量效益的提高。
相关人士们认为,当地相关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现有生产能力和企业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技术能力和档次。相关人士们建议,由地方相关部门筹备,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如集中供气、集中采购、统一建质检中心、统一物流、规范价格体系等。
会上,相关人士和企业家们还交流了一些生产技术上的具体问题。
这次来铜山的相关人士,有窑炉相关人士、玻璃模具相关人士、玻璃材料相关人士、制瓶机相关人士等,技术领域涉及面很广。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长孟令彦告诉记者,筹备这么多领域的相关人士,针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整体化考察和论证,把经验和服务送到家门口,这在协会也是靠前次。这次活动将创造协会为地方、为企业服务的新模式。
孟令彦说,我国日用玻璃产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较好时期,必须抓住机会不断促进行业的发展壮大。具体怎么做?孟令彦用四句话做了总结:企业练好内功、相关部门培育环境、协会牵线搭桥、相关人士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