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市场“鲶鱼”要来了。亿外资
12月10日,市场上限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变强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革银公司股份促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保监不再保险保险比例中国银保监会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限制形成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资管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亿外资
条款由原来的市场上限5章、53条增加为7章、大变85条,革银公司股份《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保监不再保险保险比例新增公司治理专门章节;二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专门章节;三是优化股权结构设计要求;四是优化经营原则及相关要求;五是增补监管手段和违规约束。
某头部保险资管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有一点是限制肯定的,这个制度涉及到整个公司治理,资管每个相关部门最终都是亿外资要研读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实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2019年7月对外发布的“取消境内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规定,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股份超过25%”举措,《管理规定》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的比例上限。
另一方面,设置境内外股东统一适用的股东资质条件,不因境内外差异而作出区别对待,有助于更好吸引国际优秀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
同时,在股权结构设计上,适当降低保险公司股东总体持股比例上限,要求境内外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超过50%。在业务范围上,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丰富开展保险资管产品业务、受托管理其他中长期资金和合格投资者资金等的表述,促进多元化发展。
放开对外资保险公司股东的限制,保险资管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业内人士认为,这就类似于公募牌照放开外资持股上限。
2020年4月1日,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资持股比限制,多家海外资管巨头递交设立全资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包括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等。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作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注册资本为1亿元,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00%。
更早之前,为参与抢占保险资管行业的“大蛋糕”,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相继成立自家的保险资管公司。2019年5月,工银安盛资产成立,是获批成立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紧接着,交银康联资产、中信保诚资产、招商信诺资产相继成立。
此外,银保监会还从保险资管公司的定义上就明确了,保险资管公司是“以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为目的”,立足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也从3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
此前银保监会要求业内公司改正的情况,也被明确写进了《管理规定》禁止条例。
例如,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中国银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业整体来看,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已有3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业运营,通过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受托管理等方式管理资产总规模约18.72万亿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核心管理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